当前位置:首页 > 神秘文化 > 易经风水 > 世界风水发源地(三僚村)

世界风水发源地(三僚村)

作者:不详来源:网络2014-06-04

杨筠松号救贫先生介绍

杨筠松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,明朝嘉靖十五年(公元1536年)董天锡编撰的《赣州府志》记载:“窦州杨筠松,僖宗朝,官至金紫光禄大夫,掌灵台地理事。黄巢破京城,乃断发入昆仑山。过虔州,以地理术授曾文辿、刘江东。卒于虔,葬雩都药口坝”。在三僚曾氏族谱中有段关于杨救贫的详细介绍:

“杨公仙师祖籍山东窦州府,父名淑贤,剩三子,长曰筠翌,次曰筠殡,三曰筠松。杨公仙师名筠松,字益,号救贫,生于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时。幼习诗书,一览无遗,十七岁登科及第,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,掌管琼林御库。至四十五岁,因黄巢之乱,志欲归隐山林,偶遇九天玄女,授以天文地理之术,遂携御库秘籍弃职,云游天下,寄情山水之中,印证所学。至虔州之崇贤里黄禅寺,与吾祖曾文辿公邂逅于方丈之内,晤谈之中,文辿公感杨公所学非凡,遂拜杨公为师,朝夕跟随,职尽弟子之礼,观玩山水,寻龙捉脉,得杨公仙师尽心指点。观龙以势,察穴以形,峦头砂水,体用兼妙,遂通堪舆之大道,始得传播海内外,王公大夫欲见师徒一面,而难可得。又知我祖文辿公终非终老林泉之辈,故亲卜宅,得今之兴邑僚溪,细玩山水,八景奇观而留连忘返,因授我祖文辿以钳记。我祖文辿公遂徙家居焉。后师徒足迹遍及大江南北,名山胜水,尽兴而赏。如遇吉壤或图或记,留待后贤而发。

逢困而扶,遇危则济,故又得杨救贫之美名。倦则归栖僚溪,师徒常以僚溪八景而乐游。常谓我祖曰:‘僚溪虽僻,而山水尤佳,乘兴可登眠弓峻岭,健步盘遨独石巉岩,赏南林之晚翠,观东谷之朝云,览西山之晚照,听北浦之渔歌,临汾水龙潭而寄遐思,卧盘龙珠石以悟玄奥,耕南亩以滋食,吸龙泉而烹茶,余生得无穷之乐,可谓知足,而死无撼矣’。自是,僚溪八景因而得名。又所谓传得之有青囊秘旨,可作家传,世世相承。后朝廷追索秘籍归库,二公得虔州府宪之阴助,置以应籍以归御库,故二公得免于究。后师徒出游至韩信药口坝,杨公寿终,享年六十有七,我祖亲为卜,葬八仙下棋形,时乃光化三年,庚申岁三月初九日也。呜呼,一代地仙虽作古,而救贫美名与堪舆妙术,则共泰斗同存”。

杨筠松生于唐太和八年(公元八三四年)三月初八日戌时,为官廉洁,目睹李唐王朝的腐败,他淡泊名利、不恋权位,趁机弃官为民,携宫廷珍藏的堪舆秘笈,远离长安,回归民间,以他平素悉心钻研的勘舆术,浪迹各地,为世人勘察,择定吉穴佳壤,营造祖先坟墓。他怜贫恤苦,以他的风水地理之术,帮助贫苦百姓,在民间有口皆碑,称之为“救贫先生”。

对杨救贫趁着兵荒马乱、逃离长安一事,历来流传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。一种是他在混乱中,利用曾在皇宫的琼林御库供职之便,监守自盗,将库中珍藏有关风水地理方面的经典秘籍,窃为己有,带到民间。另一种是他在朝中任职期间,与琼林御库的司库总管相处甚善,便给他提供了进库阅读甚至借出库内藏书的方便,从而使他获得潜心披阅中国勘舆学鼻祖青乌子的《葬经》、郭璞的《锦囊经》、陶侃的《捉脉赋》、一行和尚的《界水说》、司马头陀的《水法》和丘延翰的《八字》、《天机》等一大批珍贵古籍的机会,使他的勘舆理论大有长进。但在他决定弃官而去的前夕,他根本没有萌生私自吞没这些借回家的典籍书的念头,而是当着司库总管的面,一一清点、如数归还。窃以为前一种说法,与杨筠松的为人处世之道格格不入,不无以讹传讹之嫌。在这一点上,就连《四库全书》子部七中,总纂官纪昀、陆锡熊、孙士毅和总校官隆费墀等四人于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奏呈给乾隆的“提要”中,也为杨筠松辨诬,“广明中,遇黄巢犯阙,窃禁中至函秘术以逃,后往来于处世。无稽之谈,盖不足信也”。而后一种说法,则符合他为人素来光明磊落、坦坦荡荡的性格,因此,他才能平心静气,心安理得地回到民间,去做他愿意做的事。

© 2007-2030 okj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

吉ICP备16008406号-5   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