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神秘文化 > 说梦解梦 > 孔子“梦周公”的历史解读

孔子“梦周公”的历史解读

作者:杨朝明来源:现代物流报2011-05-19

说到周公与孔子思想的关联,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关于“德”的思想。殷商时期,帝王盘庚就提出“施实德于民”,把“德”作为一种伦理政治理念凸现和系统起来。周公提出了“以德配天”和“敬德保民”思想,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正式实施“德治”主张。

周公的 “明德”、“保民”、“勤政”、“尚贤”、“慎罚”等德治思想,无疑是孔子“德治”思想的资源,孔子剔除了周公政治思想中的宗教成分而使之更加人文世俗化。孔子说: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在孔子那里,“德”是政治的根本保障。孔子反复强调“仁”,“德”则是实践“仁”的过程,因此,“德”的内涵侧重强调个人道德修养,是君子所应遵守的各种伦理道德准则。孔子的政治思想与周公德治思想一脉相承。

周公制礼作乐,使礼制更加完善和具体化,这使周人的政治体现为道德与制度的合一,礼成为治国治民的大法,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言行。

春秋时期,“礼坏乐崩”、“天下无道”。孔子向往文、武、周公之治,向往“郁郁乎文哉”的礼乐政治。于是,他主张人人“克己”以“复礼”。对于礼,孔子把握住了其中的内核与实质。作为 “道德之器械”,周公所制订的“礼”,贯穿到了孔子的礼治思想之中。孔子要求为政者对社会民众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,不难看出,孔子的“德政”思想实际就是他“礼治”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
孔子学习古代文化,尤其钟情于周公开创的“礼乐文明”,把“为东周”(《论语·阳货》)作为人生追求,为了“得君行道”,他不惜颠沛流离,周游列国。所谓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,何况孔子对周公倾心诚服,夙夜思考恢复周代礼乐文明之伟业,因此才会经常梦见周公。孔子晚年,理想几近破灭,遂退于洙泗之滨,教授生徒,整理六经。此时,他的心志不同于以往,但也表明自己确然衰老,是以浩叹:“甚矣吾衰也!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!”朱熹《论语集注》说:“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,故梦寐之间如或见之。至其老而不能行也,则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矣,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。”孔子发此慨叹,一则可能确是实情的描述,但更可能的是,这是孔子对“道”之不行的隐喻性表白。(全文完)

© 2007-2030 okj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

吉ICP备16008406号-5   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