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代状元的选定上,学识固然是基础,但却不见得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。而名字,却可能改变了这些学子们的命运。
下面就盘点一下那些因为名字而走运的状元们。
1、因为名字捡来的状元
明朝永乐二十二年的殿试,主考官原拟的第一名是孙曰恭。但朱棣看到名单后,因错把“孙曰恭”看成了“孙暴”,触动了自己武力夺取皇位的心思,害怕人们议论他残暴,硬是把孙曰恭换下,换上了隐含着“刑政宽和”意思的邢宽,并钦点为状元。
2、考官拍马屁,好寓意之名带来的状元
清光绪二十九年,正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寿。这一年的殿试中,考官们发现有个叫王寿彭的应试举人,觉得这个名字寓意很好,肯定能讨得慈禧太后欢心。
寿彭有“寿比彭祖”之意(彭祖是传说中的老寿星,活了880多岁。)与姓氏“王”结合,有我王万寿无疆之类的效果。
于是,考官们就将王寿彭拟为第一名,进呈太后御审。慈禧一看这个名字,果然是“正中吾心”,如考官们所愿,钦点王寿彭为状元,并嘉奖了考官。
12